攸縣自古為湘楚“雄邑”,不僅山川秀麗,物產富饒,而且風俗淳厚,人文迭起。攸縣的風景名片,古有“攸江十景”、“南云八景”之雅致,今有新“攸州十景”之絢麗。前段日子,我通過翻閱清朝同治辛未(1871年)版《攸縣志》的有關章節(jié),以及結合當前民間有關攸縣新景觀的一些議論,現(xiàn)予以整理輯錄。不當之處,敬請斧正。
一、清同治辛未(1871年)版《攸縣志》所載“攸江十景”,這是眾多攸縣美景中的菁華,上榜的有——
鳳嶺朝霞 鸞山疊翠 金水清汲 銀坑夕照 陽升仙隱
上列景觀次序與志書所列次序有變化,理由:一是攸縣東部歐公山,縣志載:“縣龍于此起始”,從地理因素上看,十景自東而始排列,便于記憶。二是清同治版《攸縣志》在所列十景之下注明:“舊志所列如此”,可見當時編纂者也認為有調整的必要。
鳳嶺:鳳嶺地處攸縣東部,橫亙湘贛邊陲,海拔445米,形如鳳凰展翅,與“鸞鳥起舞”天然匹對。
鸞山:海拔533米(攸縣志1871——1949版),周圍重巒相疊,形成八峰九曲周繞如環(huán)的景像。
金水:發(fā)源于紫麟峰,自北向南至廖公鋪與自東向西的陽升觀水匯合后再向西流入南水村,與自北向南的銀坑水匯合,向南而至攸水。
銀坑:在紫麟峰之西,銀坑水自北向南,在景區(qū)內廣為流淌。每當夕陽西下,紫麟峰山光翠色返射于銀坑之水,清瑩透澈,光彩如霞,美不勝收。
宋徽宗時,攸邑大學士彭天益一句“鸞山配鳳嶺,金水繞銀坑”的廷對,使上述四景名揚朝野。
陽升仙隱:陽升,指陽升觀,仙隱,指南齊司空張巴玉棄官歸隱麒麟山修煉成仙。唐、宋、明、清以來,陽升觀香火旺盛。
紫麟:指紫麟峰,因形如麒麟蹲伏,亦名麒麟山。相傳,漢晉時,葛洪、蘇隱二真人在此修煉成仙。
文峰拔萃:志書沒有注明,我認為是指縣城對面的“洣水四塔”。塔分兩種,一為佛塔,主要建筑在寺廟中,一為風水塔,也稱文峰塔!皼λ乃 ”是屬于風水塔。風水塔主要用于疊山理水、補地勢、鎮(zhèn)水患、引瑞氣。塔的建立被認為是“興地脈”、“煥人文”的大事,民間極為重視。文明上塔和中塔建于明萬歷四年(1576)。文明下塔建造年月無確切的記載,比上、中塔稍晚一點。凌云塔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(1816),該塔地處攸縣、衡東兩縣交界處,地勢雄偉,由此而東望,與文明下塔、中塔、上塔連成一線,成為一道風景線。值得一提的是:上塔、中塔都是浙江上虞舉人徐希明任攸縣知縣時所建。徐希明主政攸縣期間,頗有政績,除了建有這兩座文明塔外,還在任上主持多項縣內公用設施建設,他識政體,察民情,均里徭,設社倉、辦社學,修橋梁,建書院,纂修縣志,核田清賦清丁,并將校清的冊籍建館加以保管?h志史書對他褒揚有加。
黌宮連理:黌宮即學校,攸縣官學在縣城南隅,官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(yǎng)生員參加歲科考試,以取得鄉(xiāng)試資格。連理是指連中。
黃甲:指縣城對河二公里的黃甲洲。自宋時開渠引文浦港水辟為學田,為江上甲洲,沙鷗點點,景色殊勝。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),知縣田彬在黃甲洲建“黃甲書院”,培訓莘莘學子,“黃甲馴鷗”有了新意。
文浦:指文浦港,與黃甲洲相連。文浦水發(fā)源于菜花坪紫金塘,經潭橋、潭洲流入洣江。